千人一面!中國的學生難道只有一種相貌?

這幾天看著江西、沈陽、哈爾濱到處征集“一市一款”校服的新聞,我家娃放學回來嘟囔:“媽,以后穿校服走在街上,誰還知道我是實驗中學的???”這話聽得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是啊,難道咱們的孩子,就只能穿成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樣子嗎?

我家老大剛上高中時,校服領口繡著學校標志性的銀杏葉,每次開家長會,看著孩子們穿著帶校徽的衣服列隊走來,那股子驕傲勁兒藏都藏不住??涩F(xiàn)在說要全市統(tǒng)一,上周去學校門口看,新設計的校服灰撲撲的,別說學校特色了,連點青春氣都沒有。有家長吐槽“跟廠服似的”,可不是嘛,孩子穿在身上蔫蔫的,哪還有半分少年人的鮮活?

都說校服是“第二層皮膚”,可這皮膚也得有“個性”啊。經(jīng)常在小紅書上刷到北京四中、上海中學的校服多有特色,既有文化底蘊又顯精氣神。咱不求跟名校比,但至少得讓孩子穿著校服時,能想起自己學校的校訓,能對著新同學說“看,這是我們學校獨有的標志”吧?現(xiàn)在倒好,全市統(tǒng)一成“路人款”,孩子說“以后去別的學校串門,套件校服誰都認不出來”,連歸屬感都給整沒了。

更讓人揪心的是審美這回事。我家老二才上小學,正是對“美”好奇的年紀。以前她總愛指著校服上的小圖案畫畫,現(xiàn)在看到新設計的校服直撇嘴:“媽媽,這還沒我畫的好看呢?!毕胂胍彩?,天天穿得毫無設計感,孩子的審美難道要靠課本里的插畫培養(yǎng)?深圳校服穿了二十年藍白運動服,款式就微調(diào)過兩次,難怪有老師說“孩子的審美都被磨平了”。

有家長說“統(tǒng)一了好管理”,可管理的便利,就能犧牲孩子的個性嗎?廈門不就改回“一校一款”了?雙十中學讓師生自己設計校服,孩子們都說“想焊在身上”。這才是校服該有的樣子啊——能裝下青春,能記住母校,能讓每個孩子知道:你是獨一無二的,你的學校也是無可替代的。

那天翻到老大小學時的集體照,三十多個孩子穿著帶?;盏男7?,笑得眼睛發(fā)亮。再想想以后全市孩子穿著同款校服拍合影,像復制粘貼的表情包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孩子的成長不該是流水線作業(yè),校服更不該是批量生產(chǎn)的“標準件”。

真希望那些拍板的人能想想:當所有校服都長成一個樣,我們的孩子,會不會也慢慢覺得“不一樣”是件壞事?畢竟,教育的終極目的,是培養(yǎng)千姿百態(tài)的棟梁,而不是一模一樣的螺絲釘啊。

分享到:

相關(guān)推薦

評論 搶沙發(fā)

評論前必須登錄!

 

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