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海朝:從書海走近將軍——讀尹武平將軍《歸途拾光》有感

   11.jpg

尹武平與作者孟海潮(右)合影

  尹武平,陜西富平人,長期服役于西部軍營,2012年10月退休,少將軍銜。先后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(xué)、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(xué)院?,F(xiàn)為中國散文學(xué)會會員、陜西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出版《人生記憶》《歸途拾光》兩部散文集。曾獲“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”第13名,2016年度中國散文年會“精銳獎”,2017年中國散文年會“十佳散文獎”,榮獲“2017年度《延河》雜志最受讀者歡迎獎”。榮獲全國“第八屆冰心散文獎”。

  在我的人生閱歷中,遺憾的是沒從過軍,也就沒有那些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爭的生死戰(zhàn)友,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當過兵的人,看到他們素養(yǎng)高,做事有規(guī)矩,雷厲風(fēng)行,我打內(nèi)心敬仰軍人。

3年前,在文學(xué)路上成為軍旅作家尹武平將軍的忠實讀者,時常被他的文章感染者。直至去年9月收到他帶著墨香的《歸途拾光》散文集,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,讀一遍是不過癮的,就再讀,直至篇篇文章刻在腦海。讀后為他的筆耕不輟而欽佩,更為一位40年戎馬生涯,經(jīng)歷了從農(nóng)民的兒子成為共和國將軍的不平凡歷程,以及懷著對他的生活富有真情實感而感動著。尹武平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年代,和大多數(shù)同齡人一樣,早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饑餓,吃上白蒸饃成為他人生最大的奢望。讀他的文章,看到一位職業(yè)軍人,在戈壁荒漠的“戰(zhàn)火硝煙”中指揮千軍萬馬時的鐵骨錚錚,到《父子《寫給岳母》的思鄉(xiāng)柔情,更令人敬佩的是一位共和國將軍灑向人間的那顆“大愛無疆”火熱之心。


12.jpg


《記得那年桃花開》,從不知哪年哪月哪一天,一顆桃核落在院邊蒿草中,生出一棵小桃樹娓娓道來……仿佛能看到已年過花甲的將軍,面帶微笑,嘮嗑拉家常一樣,把讀者攬入他的生活中,一篇篇仔細讀下來,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。正如文學(xué)大家賈平凹對其散文集所評:篇篇充滿真情,有無盡的正能量。
向生命致敬,從一出生就患上百日咳,不到百日,咳嗽斷了氣,家人趁天沒亮,準備將他埋到門前的蘆葦灘,婆婆舍不得他身上穿的毛褲,在脫毛褲時,感到他胸口還有點熱,就用手指塞進他嘴里,沒想到“哇”的一聲哭出來;接著12歲那年,因煤氣中毒,多虧房門沒有暗鎖,門用木棍頂著,一陣寒風(fēng)把門吹開一條縫,幸免活下來;56歲,在青海因高原反應(yīng),患重感冒,輸了7天頭孢,血壓飄升危及生命,經(jīng)過5個多小時搶救,3次死里逃生,一篇不足千字經(jīng)用了6個“向生命致敬”,道出了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、珍愛生命的真諦。讀這篇文章,就像讀我的人生經(jīng)歷,同樣胎帶來的百日咳,咳嗽起來泛不過氣,大人又是掐人中,又是用針扎,七八歲遭遇過被洪水沖走百十米,后來到公安局參加工作遭遇的一次車禍,似曾相同死里逃生,讓我思緒萬千。
寫給岳母,將軍用極其平素的語言:岳母一手牽著剛滿周歲的兒子,一手拎著一籃子臟衣服,挺著大肚子迎著寒風(fēng)幫人洗衣服,洗一件衣服掙5分錢;面對臥床不起的丈夫、剛出生的女兒,誰都不想失去,索性用自己吃糠咽菜生成的一只奶水療養(yǎng)丈夫,另一只奶水養(yǎng)活女兒……就是這些普通的再普通不過的字里行間,寫出了母愛的極致和偉大,寫出了中國普通婦女頂天立地的精神人格。
尹武平似乎把對世間萬物的真善美都寫在文章中,憐愛和珍惜,這樣的情懷讓他的文章生動鮮活。愛生活的人,無處不有趣,處處皆風(fēng)景。讀《最美還是自家景》篇章時,他用人活一生,走南闖北,美景無處不在,歌詠大自然,如黃山的飛來石,九寨溝的七彩流水,科爾沁大草原等,忽然筆鋒一轉(zhuǎn)到夫妻之間,軍營職場,隱喻著處處皆是美景。然后循序漸進,直言不諱地告白:夫人一生素面朝天,盡管長得不算美麗,但她從不描眉畫眼,以本色自然真實地活著,最根本是她能擁有心靈高尚的自信,接著不失時機地與那些富婆、落馬高官貴婦人的偽善、自私、貪婪、虛榮做對比,方顯廬山真面目:最美還是自家景阿!
讀了《白蒸饃》,想起了我童年在饑餓中的那種渴望,為了吃上白蒸饃,盼呀、熬呀、等呀,到了過年才能吃上白蒸饃。為了滿足長大吃上白蒸饃,牢記父母親哄上學(xué)的那句話:只有上學(xué)讀書,將來才有吃不完的白蒸饃。所以只有經(jīng)歷了那段歲月,才能寫出如此情感的文章,看上去是寫白蒸饃,實則是寫出作者不同時期的內(nèi)心感受。
莫言說過,一個作家難以逃脫自己的經(jīng)歷,而最難逃脫的就是故鄉(xiāng)的經(jīng)歷。尹武平的《歸途拾光》散文集,是將軍解甲歸田,在告老還鄉(xiāng)的歸途中留下的文字,筆下的岳母、父親、妻子、弟弟,以及軍戎生活、故園情懷,一句一段,一節(jié)一拍,說是讀他的散文集,倒不如說是讀將軍人生經(jīng)歷、讀將軍的過往。但在將軍的眼中,更多的不是思鄉(xiāng)柔情,而是那些掩映在充滿家國情懷,浸透人生的感悟。用他的話說:文學(xué)即人學(xué),寫作就是應(yīng)從“文”中來,向“文”中去,在講“人”的故事中,傳遞“文”的精神,而又以“文”的優(yōu)雅彰顯“人”的高貴。自然質(zhì)樸的話語,飽含深情的文章,記錄了一個從農(nóng)民的兒子成長為共和國將軍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。
于是我按奈不住內(nèi)心的那份激動,想見一見將軍真人,前年被他推辭了,去年疫情沒能如愿,上個月一個周末,和朋友胡楠奔赴西安見到尹將軍。果然,文如其人,他雖然貴為將軍,但卻平易近人,一點架子也沒有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走近將軍,我已所愿!臨別時,希望今后能夠看到將軍更多的新作品,給予我最大的思想之源、力量之源、精神之源、快樂之源。(作者:孟海朝

作者簡介

孟海朝,河南盧氏縣人,現(xiàn)供職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建筑業(yè)協(xié)會,河南省作協(xié)會員,高級工程師,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。作品散見《人民日報海外版》《中國鄉(xiāng)村》《建筑》《檢察文學(xué)》《洛神》雜志、《中國建設(shè)報》《建筑時報》《河南日報》《河南科技報》《三門峽日報》等。

分享到:

相關(guān)推薦

評論 搶沙發(fā)

評論前必須登錄!

 

精彩評論